有幸一起去參觀,感觸良多....
《尼泊爾民間自救路漫漫》
提起尼泊爾,一項資料常被引用:她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,一半人口的收入不超過每日一美元的貧窮線標準。她這十年來雖然由專制步入民主、由內戰進入和平,但貧窮仍然是這個國家的最大問題;而尼泊爾的公民社會,則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之下,努力自救。
在尼泊爾的個多月,我參觀了十數間學校、孤兒院和非政府組織,向許多當地的公民社會組織者了解情況。他們面對的環境和困難雖然各異,但當問到政府有否協助他們時,他們的反應都只得一個--苦笑。其中一位團體組織者告訴我,政府對殘障人士的津貼,是每個月500至1000盧比--即是每個月不足50-100港元--而很明顯,沒有人可以只靠這個數目生存。有手有腳、身體健康的人尚且可以胼手胝足賺錢過活,老弱病困的一群要生存,就只好靠運氣了。
如此政府缺席於社會福利的環境,有點像六七十年代之前的香港,當年由派奶粉到贈醫施藥,幾乎由志願機構和教會一力承擔了社會的福利需要。尼泊爾的貧困加上政治不彰,促使公民社會自力更生,助人自助,即使這條路一點不易。也許正因如此,今年 CNN 就將年度的 CNN Heroes 奬項頒贈予Pushpa Basnet,也是近年第二位得到這個獎項的尼泊爾人。
還未到三十歲的Pushpa,七年前察覺到尼泊爾的「獄中兒童」問題,就是父母坐牢,孩子無家可歸,小小年紀竟要在獄中居住。當時的她仍是大學生,向親友籌款開辦了日間照顧中心,後來更發展成為宿舍 Butterfly Home,把這些獄中兒童救出監獄。現在她正照顧46個孩子,由手抱到十多歲到有,但同時仍有逾百兒童還在獄中;幸好 Pushpa 羸取了CNN Heroes 25萬美元的獎金,有望可以將這些孩子都照顧到。
相比之下,Pushpa還是比較幸運,至少她看得到終點。PSS 是位於加德滿都是一所孤兒院,特別之處是專門收容患有愛滋病的孤兒。這些孤兒全都是從父母處感染到愛滋病,父母因病去世後他們便被接到孤兒院內。他們的故事動魄驚心,例如有一對兄弟,父親在印度工作時染上愛滋,回到尼泊爾後傳染給妻子,然後誕下兩兄弟。父母去世後,他們的一位叔叔接了他們回去,然後帶他們去檢驗愛滋,他的盤算竟然是:要是他倆有染病,就將他們丟在路上;如果他們沒有病,就帶去印度賣掉他們一個腎!
真人真事,最後兩兄弟被叔叔遺棄公路上,輾轉來到 PSS生活。但他們其實已經算是不幸中的幸運一群,因為全國同樣情況的兒童估計有數千以至近萬人,PSS卻是全國唯一一間專門收容愛滋孤兒的孤兒院,人數三十人。其餘的孩子怎麼辦?孤兒院的負責人說,有些會住在親戚家、有些會入住其他孤兒院,更多的可能會成為街童,或因缺乏醫療照顧而死亡。
然而資源有限,弱水三千無奈只能飲一瓢,唯有像拾海星的故事般,能救多少救多少。PSS租來的三層樓宿舍的環境已尚算不錯,相比之下AWIH的環境就更差了。AWIH是一間為智力或精神有問題的兒童而設的日間照顧中心,只有簡陋的一層,每天照顧十多名青少年。中心的負責人說,這些孩子在這社會被視作沒有價值,許多家庭既不想也不懂得照顧他們。有些家人發現他們如此「麻煩」,甚至會把他們綁住或鎖在房間中,索性不理他們,而他們的病情也自然越來越差,變成一個惡性偱環。AWIH以有限資源去幫助他們,讓他們可以有尊嚴地成長。
在政府未能負上其應負責任之前,尼泊爾公民社會自救之路,仍然漫漫。
(刊於《陽光時務周刊》第38期》)